塑膠模具鋼常見的失效形式
1.磨損及腐蝕
(1)磨損
因熱固性塑料中一般是含有一定量固體填充劑,在加熱后軟化,熔融的塑料中成為‘硬質點’充入模具型腔后,與模具型腔表面摩擦較大,致使型腔表面拉毛,粗糙度變大;并且一旦出現這種現象,會使塑料與型腔之間加大摩擦,使被壓制的塑料件表面粗糙不合格而報廢。因此,一經發現模具型腔表面有拉毛現象,應及時卸下拋光。而經過多次拋光后型腔擴大,對尺寸要求嚴格的塑料件即為超差,模具因此報廢。倒如,淬硬的工具鋼膠木模連續壓1.5萬~2.5萬件之后,模具表面磨損厚度為0.01MM還有的是資料表明,模壓8萬次用玻璃纖維作填料的塑料,其模具型腔的磨損量是普通膠木粉磨損量的6.5倍,這說明,玻璃纖維對淬火鋼磨損特別明顯,因此,當在塑料中加云母粉,石英粉,玻璃纖維等各種無機物作填充劑時,要特別注意模具型腔的磨損問題。
(2)腐蝕
因不少塑料中含有氯、氟等元素,加熱至熔融狀態后會分解出氯化氫(HCI)或氟化氫(HF)等腐蝕性氣體。腐蝕模具型腔表面。這就加大了其表面粗糙度,也加劇了模具型腔的磨損,導致失效。
2.塑性變形
模具在持續受熱,受壓條件下長期工作后,會發生局部塑性變形而失效。例如,生產中常用的滲碳素工具鋼制膠木模,在棱角處受負荷最大而產生塑性變形,出現表機起皺,凹陷、麻點甚至棱角塌歪等。或者分型面變形間隙擴大導致飛邊增大而使塑件報廢。如果是小型模具在大噸位壓力機上超載使用。列容易出這種失效的形式。
產生這種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模具型腔表面的硬化層太薄,且基體的硬度,抗壓強度,變形抗力不足,或者是模具自身所用回火溫度低,當工作溫度超過回火溫度,并且長時間反復升溫、降溫,發生多次再回火,至使內部組織轉變,使模具早期失效。
生產實踐證實:碳素工具鋼熱處理后表面硬度在52-56HRC,滲碳鋼的層深在0.8mm以上時,即可獲得足夠的變形抗力。有效地防止塑性變形失效。
3.斷裂
塑料模具一般有多處凹槽、薄邊等,易造成應力集中,所以必須有足夠韌性。為此,大中型復雜型腔的模具,應優先采用高韌性鋼(滲碳鋼或熱作模具鋼)一般不用碳素工具鋼。
用高碳的合金工具鋼制塑料模具,如果回火不充分,也容易發生斷裂失效。
這是因為模具采用內部加熱法保溫時,模具內部貼近加熱器處溫度可達250-300℃有些高碳合金工具鋼(例如9crmn2mo等)制模具淬火后存在較多的殘留奧氏體,在回火未能充分分解,則在使用中有可能繼續轉變為馬氏缽,引起局部體積膨脹,在模具內產生較大的組織應力而造成模具開裂。所以在模具的使用溫度長期較高時,則不用這類合金工具鋼。
3.1.3對塑膠模具性能要求
根據對上述各類塑膠模具的工作條件和失效形式分析,塑料模具材料應有下列性能要求。
1.對塑料模具鋼的使用性能要求
(1)足夠的強度和硬度,以使模具能承受工作時的負荷而不致變形。通常塑料模的硬度在38-55HRC范圍內。形式簡單。拋光性能要求高的,工作硬度可取高些,反之,硬度可限低些。
(2)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。以使模具型腔的拋少表面粗糙和尺寸精度能保持長期使用而不改變。
(3)足夠的韌性。這就是保證模具在使用過程中不會過早開裂的重要性能指標。
(4)較好的耐熱性能和尺寸穩定性。要求模具材料有較低的膨脹系數和穩定的組織。塑料模具材料中鋼的膨脹系數較小。鈹青銅次之,鋁合金和鋅合金的膨脹系數則較大。
(5)良好的導熱性。以使塑料制件盡快地在模具中冷卻成型。
2.對塑料模具鋼的工藝性能要求
隨著塑料制品種類的增加和質量要求的提高。以及塑料制品成型工藝趨向高速化、大型化、精密化和多型腔化,對塑料模具村料還提出了較高的加工工藝性能要求。
(1)鍛造性能。材料的導熱性好,在加熱過程中容易內外熱透;材料塑性好,變形抗力小,鍛打時不易出現開裂,可鍛性好。
(2)機械加工性能。塑料模具型腔的幾何形狀大多比較復雜,型腔表面質量要求高。難加工部位難當多;因此,模具材料應具有優良的切削加工性和磨削加工性能。對較高硬度的預硬的預硬型塑料模具鋼。為了改善切削加工性能。通常向鋼中加入S、Pb Ca Se等元素,從而得到易切削預硬化鋼。
(3)焊接性能。塑料模型腔在加工中受到損傷時。或在使用中被磨損需要修復時。常采用焊補的方法(局部堆焊)因此模具材料要有較好的焊接性能。
(4)熱處理工藝性能。熱處理工藝應簡單。材料有足夠的淬透性和淬硬性,變形開裂傾向小,工藝質量穩定。
(5)鏡面拋光性能。塑料制品的表面粗糙度主要取決于模具型腔表面的度。一般塑料模型腔面的粗糙度在Ra 0.16~0.18左右,粗糙度低于0.5時可呈鏡面光澤。尤其是用于透明塑料制品的模具,對模具材料的鏡面拋光性能要求更高。鏡面拋光性能不好的材料,在拋光時會形成針眼,空洞和斑痕等缺陷。模具的鏡面拋光性能主要是模具材料的純潔度
祥億實業(上海)有限公司
地址:上海市松江區洞涇鎮沈磚公路5599號
電話:13361856899 蘇先生
電話:021-37013088/37789488 / 37023085 / 37023086
傳真:021-37013288、 021-37789499
郵編:201601